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Company News
为何2021年需要战略性配置原料药资产
发布时间: 2020-12-18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年初至今生物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2.14%、42.90%,其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34%、23.54%;医疗器械、中药及原料药等跌幅较小,生物制品、化药及医药商业等跌幅较大;涨幅居前东方生物(+23.57%)、国药股份(+22.50%)、广生堂(+18.60%),跌幅居前泽璟制药(-27.57%)、沃森生物(-23.63%)、贵州三力(-22.89%)。涨跌表现特点:医疗服务最受机构认可,股价强势;特色原料药受益于集采,估值及增速性价比较高,机构认可度高;受国药海外新冠疫苗获批影响,负责国内配送的国药股份大涨。
 
我们率先提出:2021年重点配置医药产业的高端制造,剑指特色原料药、CDMO及医疗设备等,其重点推荐前者。为何2021年需要战略性配置原料药资产?
 
原因有四,其一中国制造业崛起,国内具备能够低成本生产出满足美国FDA、欧盟CE认证的医药产业“芯片”的原料药,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压力测试,凸显国内原料药产业地位;其二原料药是医药产业中国际化最强的子产业,大部分原料药公司收入来自海外,不仅不受制于国内医保控费,反而受益于带量采购;其三2020年部分原料药公司完成再融资,为未来2-3年高增长提供产能,如奥翔药业、富祥药业、天宇股份、昂利康等;其四原料药估值较低,吸引力最强。医药资产如何配置?建议重点配置华海药业、普洛药业等平台型公司;奥翔药业、九洲药业等积极转型CDMO公司;富祥药业、天宇股份等特色原料药公司等。
 
Q4为何是医药战略建仓最佳时机?原因有三,其一2017年以来Q3、Q4将是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集中时间点,股价调整幅度也比较明显。现已进入年底尾声,医保谈判也即将呼之欲出,也进入21年战略性布局医药股最佳时间点;其二年底也是估值切换最佳窗口期,错过后很可能全年与医药股失之交臂,这已是屡试不爽的规律;其三随着医药股市值占比高达10%,已是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配的重要领域,年底也是机构调仓换股重要窗口期。
 
自2015我国药政改革开始,国内创新药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竞争方式也由以往后端的商业化推广往前端的靶点选择、临床开发等环节转移,创新药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全方位。从2015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药研发上市、进口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新药开发模式的巨大变革。从靶点选择、到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再到研发管线的构建,都影响着未来企业的现金流和价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成药性评估和临床转化,尤其在临床转化环节效率与策略的正确与否最终决定着一个药品的上市进度与最终商业价值的大小。
 
医疗服务:受疫情影响,2020医疗服务板块上半年出现短暂下滑,但2020Q3快速恢复。展望2021,我们看好医疗服务板块,主要原因包括:1)医疗需求刚性,由于疫情推迟了就医的时间,随着国内疫情控制良好,就医需求快速恢复;2)随着居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头部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加突出。3)政策免疫,随着医保局控费政策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更值得投资。建议关注:爱尔眼科、美年健康、通策医疗、锦欣生殖等。
 
医美:国内医美渗透率极低,2020疫情情况下医美板块仍然高速增长,体现医美板块的增长韧性。展望2021,我们看好医美板块,主要原因包括:1)我国医美渗透率提升空间极大,医美接受水平改善;2)医美产品呈现多样化,国内品牌份额趋于提升;3)医美行业监管趋严,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利于正规持证品牌获取存量市场份额。建议关注: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等。
 
CXO:中国在该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受益于海内外下游需求增长,行业高景气可以持续。临床前CRO和CDMO订单提前锁定,龙头公司订单已经排到21年下半年,今明两年业绩高增长确定性高,临床CRO也在Q3开始显著恢复。建议关注头部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及在产业链某阶段具备特色企业,推荐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