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Company News
【市场关注】原料药窘境,环保、价格双难题
发布时间: 2017-12-25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今年3月出台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2+26”城市的医药、农药企业在冬季采暖季全部停产,实施范围包括天津、北京、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等城市。11月6日,工信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28城市原料药企交替停产,涉VOCs排放工序的全部停产。同时要求各地卫计部门,综合考虑短缺药品监测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急(抢)救药品以及其他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等方面因素,对按规定原则上应实施错峰生产的原料药品种,提出供应保障的建议。
 
      原料药价格上涨,药品短缺
 
      近几年,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我国作为原料药出口大国,政府对原料药生产企业提出环保升级与监管要求也是无可厚非。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超标污染企业将难以生存。预测环保升级对制药行业带来的影响很大,原料药企如果因不达标被限产或停产,作为制药行业上游产业,或引发原料药涨价潮,或引发原料药断供,二者都可能造成临床有关药品的短缺。事实上,因为原料药价格上涨,已经发生部分药品断供或短缺,例如:10月30日,内蒙古发布通知,由于原料上涨、生产线改造、环境污染等原因,有12家药品生产企业(代理企业)提出取消挂网资格申请,共涉及37个药品,并递交全国统一不供货承诺函。11月,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就“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原因进行说明,临床用量小,原料药价格上涨,成本提高,采购困难,生产企业数量减少等原因导致该药短缺。
 
      价格合理上涨≠价格垄断等非正常市场行为
 
      随着环保的标准提高和监管趋严,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环保升级的成本压力,部分企业受地方要求的关停并转,以致原料药的生产相对集中,以及个别企业的垄断,造成原料药价格的上涨。为此,国家对原料药价格垄断等非正常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监管,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对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天津汉德威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价格垄断行为一案,对两家公司罚款共计44.39万元。11月23日,发改委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为切实加强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监管,有效规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引导相关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遏制违法涨价、恶意控销等行为,提醒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据悉,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对短缺药、原料药价格垄断案件的查处,已覆盖山东、重庆、湖北等10多个省(市),涉案原料药包括别嘌醇、异烟肼等多个品种,经济制裁总额约1613万元。
 
      专家分析表示,原料药价格上涨,一是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加大,属合理的价格波动。二是个别企业的渠道垄断、控销,属于非市场化因素引起的价格上涨。发改委对原料药的监管不是单纯的促进降低或提高价格,而是恢复良性竞争的经营秩序,使价格水平反映市场供求、合理回归。长远来看,环保政策必然有利于原料药行业转型升级,也是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原料药在环保升级、低污染的环境下生产,合理的价格上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非正常经营抬高价格牟利的行为必然要受到监管。

      原料药与制剂捆绑式管理,有望引导原料药价格合理上涨
      今年10月,两办文件对原料药审批作了明确规定:实行药品与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关联审批。文件明确指出:“原料药、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在审批药品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不再发放原料药批准文号,经关联审评审批的原料药、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及其质量标准在指定平台公示,供相关企业选择。”文件还提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生产制剂所选用的原料药、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负责。近日,总局陆续发布公告及征求意见稿,落实有关政策及相关细则,这意味着,未来原料药厂家的产品质量将由制剂企业来决定,制剂企业受上游原料药企业影响有望降低。捆绑式管理,制剂企业将承担起所选择原料药的责任,也是国外的通用模式,有望利于引导原料药价格合理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