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Company News
中美制药公司之争
发布时间: 2019-05-23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福布斯日前发布全球公司2000强,此次共有41家制药公司入围,这些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55万亿美元,销售额达到1.26万亿美元,利润总额则达到783亿美元。
 

      欧美亚三分天下,美国一枝独秀
 

      从国别上看,美国以10家公司领先,日本则以9家公司居第二,中国以6家公司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布斯发布的制药公司名单中,均为欧美亚公司,南半球无一家公司上榜。

 


      从市值上看,瑞士罗氏以2220亿美元高居榜首,美国辉瑞则以2186亿美元位居第二。在市值前10名中,全部为欧美公司,其中美国公司占据半壁江山,瑞士入围的两家公司——罗氏和诺华,均位列前5。
 


      从销售额看,美国三家公司:麦克森、美源伯根和卡地纳突破千亿美元,但其利润却不容乐观,与销售额极不匹配,麦克森和卡地纳更是利润负增长,不如靠后的公司。中国国药集团以519亿美元的销售额与瑞士诺华并列第6,其利润仅为8.8亿美元。
 


      从利润上看,36家公司实现正常盈利,利润超过100亿的,仅有辉瑞,诺华,罗氏三家。而利润实现亏损的有5家,其中艾尔建、梯瓦制药和威朗制药亏损严重。
 

 

      中国落后美国,原因为何?

 

      从中美两国入围的公司数量看,美国10家,中国6家,差距不算太大。 但就公司发展规模、销售能力与利润率看,美国几乎全面碾压中国。美国入围公司市值均超百亿美元,4家公司超千亿美元,平均利润33.8亿美元。中国公司市值上百亿的仅3家,平均利润仅6.33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

 

      中国制药公司落后美国并不意外,正如其他行业,诸如医疗器械也同样落后美国,究其原因,无非时势和政策两个大关键。

 

      制药公司不比高科技公司,并不单纯以技术为导向,固然技术对于制药来说越来越重要,但制药的关键是市场。成立于19世纪的美国公司,与当时的美国一样,集天时地利于一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战争带来的灾祸,恰好是美国药企趁机崛起的大好机会。一方面,世界大战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这就造成了对药物的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战争摧毁了欧洲,使得欧洲原有的药企式微,难与美国竞争。正是在庞大的需求端和对手式微的情况下,美国药企开足马力,源源不断的药物被制造销往欧亚大陆,迅速抢占欧亚市场,稳坐制药领域的头一把交椅。

 

      政策和时势相辅相成,若无时势,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起效。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美元霸权,并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两大支柱,完成其独霸天下的计划。欧洲诸国受制于人,不得不实行对美开放的政策,同时欧洲也需要美国投资重建欧洲,于是美国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在欧亚大陆开始打造美国的商业帝国。美国药企凭借着先进的制药技术和庞大的资金以及宽松的政策,迅速在欧洲扎稳脚跟,时至今日,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此时中国药企想要冲出重围,首先要突破欧美国家对于我国药物设置的高标准,其次还要有良好的竞争环境,但就目前而言,欧美均有贸易保护的苗头,中国药企走出去仍然难如登天。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未觉,必败焉。”中美制药公司之间的争夺,不应该局限于欧美亚市场,而应放眼全球。亚非拉及第三世界崛起,这是大势,中国制药公司若能抢先一步占据亚非拉市场,则亦可建立起属于中国药企的稳定后方,进而在未来与美国一争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