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Company News
关注 | 印美原料药国产化倾向---梳理与分析
发布时间: 2020-08-21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世界制药舞台上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曾是全球API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后因国内产业政策、监管法规等变化,API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许多制药企业纷纷转型。
 
而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原料药产业随着不断的发展而壮大。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货物统计资料显示,亚洲已成为我国原料药出口最大市场,而印度则是我国原料药出口重要市场之一。同比欧盟与美国,由于其近年逐渐提高原料药市场的“门槛”,我国对欧美出口原料药数量增长并不快。
 
 
据统计,印度生产了全球1/3的仿制药。从中国进口原料药,经加工成制剂后出口至欧、美、非、南美等市场,已成为近年来中印的合作模式。按数量计算,印度是的世界第三大药品生产国,而生产这些药品所需的原材料约有70%进口自中国,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维生素C、E、D等常用品种。尤其某些抗生素品种的依赖性超过90%,如大环内酯类等。
 
往期文章:印度进口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市场分析——九成进口来自中国
 
众所周知的“龙象之争”一说,在此种合作模式中不乏成为一种互惠的双赢之举。虽早在14年印度政府已然意识到如此大量依赖的不妥之处,但也许是考虑到冒然改变引发的各类问题,故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直至此次疫情引发紧张情绪,供应链不稳定导致的5、6月份印度国内API价格的上升,促使其下定决心推出了鼓励国产化(PLI)计划,并引发印制药企业与协会的热议。
 
往期文章:PLI计划的激励措施预测
 
微信图片_20200817144102.jpg
截图来自 Pharmabiz
 
世界制药舞台上的
 
 
如上所述,我国对欧美出口原料药数量增长并不快,但占比并非不大。2018年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药物和原料药的进口国。

 

据FDA在2018年做过的统计,美国市场上的药品中,原料药有88%来自海外,中国的份额占到14%。看似比例不高,但当拆开分析,会发现美国主要的药品来源是印度。据FDA同年的统计显示,美国24%的成品药和31%的原料药来自印度,而印度的制药原料70%来自于中国。
 
当中国无法全力供应原料,导致印度的制药厂缺货时;印度则无法向美国供货,导致美国市场药物出现短缺。在今年疫情和紧张情绪的影响下,每个环节的小小影响,在药物供应链上被逐级放大。
 
其实FDA也不是第一天面临药物短缺的问题。FDA的缺药名单中有百余个品种,有几十种是常年短缺的,不过疫情放大了美国药品短缺造成的恐慌。
 
需要令人注意的是,继印度鼓励原料药国产化之后,美国政府也启动了原料药国产化。
 
印美原料药国产化倾向
 
 
印度
 
据不完全整理:
 
3月,印度政府批准了PLI计划,以减少印度对中国生产重要抗生素、抗HIV药物、维生素和心脏药物的原料药的依赖。该计划在未来八年内将产生价值694亿卢比的财务影响。
 
6月13日,Dop与制药业代表开会讨论了该草案,并将很快向印度国家改革研究院(NITI Aayog)提报方案供审议。
 
6月底,印度政府对外宣布,将拨款300亿卢比用于建设3个原料药产业园,并拨款694亿卢比扶持本国原料药厂生产53种印度紧缺的原料药产品。
 
7月27日,发布了PLI计划指导方针。
 
 
据外媒透露,印度拟在今后5年内逐步减少进口中国原料药的数量及品种。首先,加大近百种重要原料药的自给率,再扩大其它原料药的自给率,最终达到减少进口中国原料药的目标。
 
此举不仅引发了印度制药行业的长久热议,更因其7月27日发布的计划的“准入门槛”问题,引发了印制药企业2000多家中小微型制药企业的不满与发声。
截图来自 Pharmabiz
 
在当今国际化的环境下,若想自建园区而摒弃全部的国际合作是不切实际的。这些即将筹建的原料药产业园将会有怎么样的计划与发展,建成后又有谁会成为印度原料药进口的好伙伴,让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文章:原料药出口印度受阻,中国企业出路何方
 
 
美国
 
据不完全整理:
 
3月3日,印度对外贸易总局发了一则声明称:即日起,对26种原料药和成品药限制出口,包括扑热息痛、替硝唑、红霉素、维生素B12、肝素、布洛芬等。
 
3月10日参议员卢比奥公开表示:“不能再让中国控制美国制药业了,美国人吃的药应该掌握在美国人自己手里。”
 
直至近期,特朗普政府已给美国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PHLOW CORP公司拨款,扶持其扩大原料药产能,以逐步摆脱美国制剂业依赖中国原料药的局面。
 
日前,美国总统Trump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提高美国国内基本药物、医疗设备和防护装备的产量。这项命令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一份基本药品清单,并从美国公司购买这些药品和医疗用品,而不是从外国购买。
 
 

美、印在制药产业的不同,想必不用多说。若要实现原料药国产化,并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就目前来看,无疑将会提升药企的成本,推高大众用药的价格,压低制药厂商的利润。

原料药国产化对印度亦或是美国,都不是一蹴而就即可完成的。期间必定经历长时间的投入与摸索,也必定引发诸多的问题,同样也会带来机遇。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不仅应专注当下,更应着眼未来,提早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