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政策 >
行业政策Company News
两票制一年回顾
发布时间: 2018-05-22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过去,对于药品领域来说,药品过账洗钱问题、药价偏高问题一直困扰着大众。
 
      “两票制”的出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药品领域的这两大难题,还大大的解决了药品流通的集中度问题。
 
      “两票制”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是为了解决医药流通领域存在已久的问题才采取的阶段性政策。既然是阶段性的政策,那么达成了它的预期目标之后,应该会有一定调整。
 
      1/目前两票制对企业的影响
 
     (1)对于生产企业的影响
 
      生产企业的一级配送商快速增加,配送商的遴选更多的是采取宽进严出的方法。在推销方式上,对于一部分的药品生产企业是没有影响的,影响的主要是一些做抵押代理的企业。
 
     (2)对于流通企业的影响
 
      根据流通企业的数据来看,企业平均可以配送的药品品种数量、签约的生产企业、签约的医院、能够配送药品的总金额均有明显增加,但医院到配送企业回款周期也有所延长。延长的原因还有药品零差率,延长了平均19天,这就意味着对配送企业资金成本的要求更高了。
 
      2/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销售费用上涨
 
      “两票制”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1年多,但遗憾的是,在这一年中,药企销售费用整体上不减反增,最高增幅竟高达890.81%。
 
      其中中成药企业销售费用最高,共计726.43亿元,而生物制药企业的增速最快,较去年增长47.88%。
 
      而多数企业将销售费用大增的原因,归因于“两票制”政策的实施。
 
      距了解,原来多票制时,很多商业环节可以解决高开问题,甚至一些环节可以实行半高开,但是两票制后,药企基本都是高开高返了,所以,营销费用自然上涨。
 
     (2)配送商资金压力增大
 
      除了销售费迅速增长外,配送商的资金压力也大增。
 
      3/问题该如何解决?
 
      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理由和目的,当然,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
 
      “两票制”后销售费用上涨问题是目前摆在各个药企面前的难题。
 
      之前药企将销售及推广事宜均让中间商去运营,而现在药企正在不断通过自建或并购的方式纷纷加码销售终端,打造垂直产业链。
 
      除了自建营销队伍之外,药企也通过并购的方式加码销售终端。
 
      短期会带来财税风险和渠道重整风险,而长期看来,则有利于制药企业增强终端掌控能力。
 
      对于配送商资金压力增大的问题,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医药商业企业通常会与商业银行合作进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整,诸如供货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加之信用缺乏造成的道德风险如虚假票据和业务,很容易产生坏账和风险。即便是在明保理业务状态下,由于需要下游医疗机构的确认,往往也会因为医院信息不能及时获取,或者人为确认差错,产生各类潜在风险。
 
      显然,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医药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常业务运营。但正是这一状况,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优化医药流通现金流、促进医药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2018年,各省份要将药品购销“两票制”方案落实落地,推进数据共享、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实行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逐步推行高值医用耗材购销“两票制”。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机制,更好满足临床合理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