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易和药业

您所在的位置 > 亚太易和药业 > 新闻中心 > 行业政策 >
行业政策Company News
2018年兽药原料十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 2019-01-17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一、涨价


  从2018年6月起,原料药价格就已经开始上涨,在10月达到了高潮。根据新闻报道,8月份主要用于皮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的“扑尔敏”的价格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一个月涨了58倍。无独有偶,尿酸原料药价格从几年前30几元/kg,到近两年超过900元/kg,涨幅超过3000%。

 

  硫酸新霉素则为持续上涨状态,涨幅大,全年涨幅达46%,硫酸新霉素可谓是所有原料中的黑马了;土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则不必多说,可以说是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活跃度超出往年。土霉素年初75左右,最高时突破150,目前报价120左右,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土霉素生产厂家变动引起。强力霉素、氟苯尼考也是我们提的最多的产品。

 

  磷酸替米考星虽然变动幅度也不小,但是全年处于高水平,整体价格还是在高位的,目前报价在460左右,可持续关注;今年的磺胺类产品热度较高,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谓是磺胺类的代表产品了。从图表可以看出,磺胺间甲氧嘧啶啶钠的价格从5月份开始一路狂飙,4个月的时间涨幅达28%,货源持续紧张,临近年底才有所缓解。后续行情亚太易和数据分析中心将跟您一同关注。

 

  痢菌净今年的起点较高,一月份报价在55,上半年的价格不断上行,6月下旬价格出现直线上涨,整个6月份价格上涨10元,涨幅达15%,高峰时期报价达到80。根据亚太易和数据分析中心了解,这个价格是前些年行情平淡时期的2.3倍。根据数据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原料药价格显现理性回归。

 

二、断供


  2018年6月至10月,由于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一些原料药出现断供现象,进而致使一些制剂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常用制剂品种。

 

  强力霉素、替米考星等货源紧张,兽药原料迎来新一轮上涨。数据显示,9月12日兽药原料价格指数(VPI)94.47,主流品种全面飘红。其中,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土霉素、氟苯尼考市场成交价格持续上涨,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硫氰酸红霉素等品种高位维稳,另有粘杆菌素、磺胺类、链霉素等品种市场紧张持续,部分品类市场缺口较大。

 

  2017年以来,受环保督查的影响,大多兽药原料药行情呈现全面上扬的形势,兽药原料生产企业关停并转此起彼伏,生产企业经过一次大的洗牌。今环保督查再次来袭,必将为兽药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带来重大影响,产品涨价仅仅为最直接的表现之一。

 

  医学网站丁香园旗下Insight数据库显示,很多急救药的价格,在2013年之前都还比较稳定,在2013年后才小幅上升。但2018年,部分药品的涨幅在10倍以上。同时,一些地方的常用药供给也出现短缺。10月25日,黑龙江卫计委发布黑龙江省关于启动2018年第三批短缺及其他药品网上交易的公告,共计有200个药品告急。
 

三、震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8年兽药原料行情起伏震荡,就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情绪反反复复、变化无常,涨时陪他笑、落时陪他揪心。从年初的高点开始下滑,一直到5月底,普遍下跌幅度50%左右。之后又快速回升,到十月中旬,基本所有的兽药品种价格已经超过年初高点,有的甚至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新高。但是11月下旬,前期热点品种高位回调,至12月份,市场价格指数弱势下行,兽药原料市场前期高位品种均受供需影响,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全年行情震荡频率之高之快,成为行业内人们关注的重点。
 

四、垄断


  今年相关制剂不是断货就是涨价,7月份,苯酚涨价99倍,某药业维生素B2疑垄断的新闻不断曝光。中小企业往往不堪价格采购成本上升压力而关门,药店则是制剂价格不断上涨,要不就是直接断货。这种“包销模式”、人为操控、恶意囤货影响市场流通是造成垄断的主要因素。根据媒体公开消息,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副局长李青曾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原料药生产掌握在极少数的企业手中。

 

  而考虑到污染压力大、盈利空间小,真正生产的药厂数量可能更少。从近年公布的原料药垄断案来看,被垄断原料药的获批生产厂家多为个位数,实际投产的往往仅有2-3家。但相比审批受限,原料药垄断最大问题是,少数的几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联手操控了市场。业内普遍认为:对于原料药的垄断问题,有审批限制的原因,但主要还是高额利润下的人为因素所致。

 

  2018年对于原料药被垄断一事,国家已出手。8月,国家已专门召开会议,就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甚至断供买不到,致使一些企业生产的常用制剂品种无法供给市场的情况进行探讨,原料药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五、环保


  2018年元旦当天,原料药企的“大礼包”正式上线,这个“大礼包”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税法规定,环保税的征税范围为直接向环境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和噪声等污染物,一直都被列入重污染行业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当然也在其中。

 

  制药行业一直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而在原料药生产工艺中,由于原料药产生的污染多、毒性大、且腐蚀性等特殊性质难做处理。因此,原料药行业也是环保整治行业的重点。

 

  环保督察呈现高压态势,年中,环保督查“回头看”,许多兽药生产企业进入限停产;进入10月下旬,第二批环保督查“回头看”又来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环保督查之决心和规模均是史无前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强力霉素


  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主治鸡、鸭、鹅、鸽、兔等支气管炎、肺炎、气囊炎、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气喘、流鼻涕眼泪,以及摇头甩鼻、张口呼吸、头向上伸、两翅下垂、冠色青紫、饮食减少、口渴多饮、软蛋增多等等症状。

 

  自5月底以来,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上游原料坚挺、生产受限、国外涨价,导致盐酸多西环素价格持续升温,市场导向牵动着生产、销售企业。

 

  根据数据监测,进入6月以来,盐酸多西环素市场价格持续走高,6月12日市场均价为350元/千克,与6月1日相比,上涨4.5%;盐酸多西环素在三季度涨幅最大,截止9月30日,盐酸多西环素市场均价为580元/千克,较季度初涨幅为73.13%;10月10日,市场均价为665元/千克;近期弱势下行,价格下调明显,报价宽泛。
 

七、监督抽查


  为加强兽药质量监管,保障养殖环节用药安全,根据2018年全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组织进行了兽药质量监督抽检。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兽药追溯和现场核查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的通知”,定于2018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组织开展兽药追溯和现场核查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活动分2个阶段进行,7月20日至9月30日,各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辖区内自查;10月8日至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组织检查组对各地自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各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兽药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场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兽药追溯实施情况、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报现场核查情况。

 

  检查中发现兽药生产企业未落实兽药追溯制度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报现场核查不规范的要依法要求有关兽药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对涉嫌违法的行为,检查时要注重调查取证工作,及时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发现违法违规产品,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和产品依法处理。各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于9月3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告、兽药二维码追溯实施情况汇总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现场核查情况检查表一并报农业农村部兽医局。

 

八、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 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12月3日,中国共有21个省份发生79起家猪疫情、2起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63.1万头。受非洲猪瘟影响,对养殖需求有一定制约,对中兽药需求产生不同程度刺激。
 

九、违规使用


  近年来,我国各地食药监部门开展的蛋类产品抽检中,多批次鸡蛋被检出含有违规兽药 ,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这三种兽药成了药残的“重灾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均为广谱抗菌药物,一般为动物专用抗菌药。但过量使用,对鸡、鸡蛋、或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显会指出:由于会发生兽药残留,对于产蛋期的蛋鸡是禁止使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这三种抗生素的。在产蛋期之前,也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休药期,在产蛋之前适当使用。然而,目前我国允许使用于产蛋期蛋鸡的抗生素非常少,几乎很难为以上三种兽药找到替代性药物。因此,产蛋鸡万不得已一定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期间生产的鸡蛋因予以弃用,禁止上市流通。

 

十、全面禁抗


  在中国饲料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表示,近年来,我国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持续提高,从2013年的93.37%提高到2017年的97.46%。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持续高位,近5年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均在99.7%左右。不过,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形势严峻,人兽共用的抗菌药耐药性增高,威胁人类医疗资源;动物专用抗菌药耐药性逐年增高,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冯忠武还表示,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2020年全部退出。

 

  另外,农业农村部在近期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组织制定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各地2018年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养殖场数量。
 

  也就是说,在2020年底以前,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饲料中消失,不能再用在饲料生产中,只能用在养殖端。而与此同时农业部制定的“方案”也明确了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